院長醫生周記(129):疫苗不能預防的問題

正當全世界熱切期待疫苗早日面世,我們有否想過還有很多疫苗不能預防的長遠問題?

過去大半年我們都過着非常謹慎的日子,經常清潔雙手、消毒家具、小心飲食。無可否認,注重個人衛生可以大大減低染上新冠病毒及流感的風險,但是絕對清潔的環境對於我們的健康,尤其是兒童成長也可能帶來新的問題。

醫學研究指出,環境衛生及飲食習慣直接影響嬰兒的腸道微生態,而很多兒童健康問題例如濕疹、哮喘、肥胖、自閉症、一型糖尿病、克隆氏症等,都與腸道微生態息息相關。有趣的現象就是這些問題往往發生於「非常注重衛生」的家庭。上一代環境衛生欠佳,我們經常以「大菌食細菌」為藉口,掩飾不衛生的飲食習慣。近年研究指出,上一代兒童雖然衛生環境差,但他們卻因此形成了更全面的腸道菌群(microbiome with good diversity),令免疫系統變得更成熟,從而減少以上疾病發生的風險。研究也發現,自小經常服用抗生素的兒童會增加患上肥胖、濕疹及其他免疫系統疾病的風險,因為抗生素會減低腸道菌種的多元化,再次引證腸道菌群對健康的重要。

兒童的飲食習慣也與腸道菌群息息相關,現今很多食品加了大量的乳化劑(emulsifier),例如雪糕、鮮奶、沙律醬等等,目的令食品的色香味更吸引,但研究指出這些乳化劑令腸道微生態失衡(dysbiosis),引致腸道發炎及免疫力下降,增加了很多慢性疾病的風險。

生活質素及環境改善,表面上減少了某些疾病,例如營養不良、瘟疫等,但取而代之的卻是愈來愈多的「富貴病」。在全球新冠病毒的威脅下,我們變得更注重個人衛生,可是長期生活於非常衛生的環境下,我們便失去了「大菌食細菌」的機會,維持我們健康的多元化腸道菌群便因此受到削弱,人類有可能要承擔長遠的後遺症。

在未來的日子,我們更需要保護及改善腸道菌群去預防及醫治疾病。

(原文刊載於明報)

資料來源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489667057835766/posts/2114955921973530/